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特别关注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白沙桥建设纪事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武林旧事
 
余杭历史文化 | 南湖风俗⑧:南湖婚俗
来源:余杭史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12-21

说媒

旧时婚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必须先由媒人为两边说合。男女双方大都事前并不相识,媒人表达了初意后,双方家长为稳妥起见,需要先看看对方人家情况如何,这叫做“看人家”。看人家有暗看和明看。有时还会制造一个机会让小两口见面。余杭有个笑话说媒婆给双方孩子说好,男的在楼下过,女的在窗口看。男的是瘸子,就骑着马过街;女的是缺唇,就用手帕掩着嘴巴在窗口看。双方见了都很满意,结果洞房之夜互相露了馅,但半斤八两,互相一笑了之。

缠红

又叫“求亲”“相亲”“定亲”“定盘”,还叫做“报喜儿”。经媒人说合,双方有意,仍必由男方向女方求亲。男方选择求亲的日子,预先通知女方。此日,男方备彩礼,彩礼有蜡烛炮仗一盘、猪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鲜鱼一盘、米粉团子一盘(团子尖头染红)、礼洋(尾数必须逢“六”)、衣服一套,男方家长具名的拜帖、媒帖、求亲帖各一个,礼单一份,由媒人送往女方。女方如嫌少,由媒人往返增补。待女方收礼后,便出具写着女方的生辰八字的庚帖(大红纸,四角写“长命富贵”,中间直写花女某年某月某日某时逢生大吉)交媒人转交男方,经盲人合卜,男女八字合肖,媒人即转女方报喜,女方需还帖四个(媒帖、亲翁帖、收礼谢拜帖和允结秦晋之好帖)。还礼礼品应根据男方来礼还回,鱼盘内还鱼尾,鸡盘内还鸡爪,猪头盘内还猪尾或猪爪。是日,男女双方均请至亲吃酒,名为“定盘子酒”。至此,就算纳聘已定,姑娘已可算作男方的人了。

缠红之后,凡逢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男方都得送礼去女方家,礼品为烟酒食品和衣料,叫做“送节”。两家的家务大事互相通告,互相照应。

通日

又叫“准日”,由男方定迎娶之日,媒人将写有迎娶日期的红纸信套连同各式果子和现金送女方家。此现金含有请女方办嫁妆之意,尾数也必须逢“六”。在场有男女双方的娘舅、姑夫各一人。通日后,男女双方都发请帖通知亲友届时参加婚礼喝喜酒。同时,姑娘便去亲戚家做客,名叫吃“预嫁酒”,告别娘家至亲好友。

起媒

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请媒人吃晚饭,近房族人和主要亲戚作陪,名为“起媒酒”。

娶亲

也叫结婚、迎亲、成亲、并亲,俗话叫讨老婆、讨老娘(本地把妻子叫做老娘)、讨新娘子等。

娶亲前二天,帮忙人都已开始忙碌,男方家长不插手掌管,由同族近房中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男子行使主持人的职权,名叫“族长阿爹”,现也叫“总管”。又有同样身份的妇女称为“族长阿娘”的主司新房布置。包括茶厢、鼓手、彩郎、轿夫、二爷、丐头等统叫行郎也同时进场。将已由双方商定的鱼肉酒等送至女方家。

前一日晨,男方派人去女方接嫁妆,下午又送开脸盘去女方家,催促新娘开脸更衣。开脸盘里备有胭脂、花粉、花线、绒线、纸码蜡烛、炮仗、“四鲜汤”(鸡、羊、鱼、肉等四盘)。还有一个红纸包,称为开脸包。新娘开脸就是由母亲或嫂嫂用二条五色线(五种颜色的丝线捻成一条)将脸上的汗毛统统绞光。彩郎携带花裙花衫凤冠霞帔去女家侍候新娘化妆。结婚之日,清晨,水路迎亲用船,船上安放花轿;旱路迎亲用花轿,由媒人、喜娘、娘舅、姑夫、密友、同辈兄弟、小辈侄儿、乐队组成迎亲队伍,人数必须是偶数。由叔伯兄弟中年长者摇船,称为“摇船大伯”。媒人身带红包,以应付女方的要求,红包的名目众多,有开门包(给女方为迎亲人开大门者)、开水包(给冲开水者)、烧茶包(给烧茶水者)、裁缝包(给裁缝师傅)、屠宰包(给屠工)、司工包(给厨师)、烧火包(给灶头烧火者)、开笼包(给管新娘箱笼者)、煞浪包(给阿舅)、肚痛包(给岳母)、捏手包(给新娘捏在手心)、喜娘包、谢媒包等等七十二种之多。给新娘的捏手包必现场打开,女方要按男方包里的钱一贴一,全归新娘。

迎亲花轿到女家门口,递进开门包,如女家管门者要求添加钱或烟糖,叫做“添喜”,必满足其要求后方开门请花轿进门,到堂前放下,换过轿内蜡烛,再将花轿移到廊下停放。女方上茶,摆开酒席接待迎亲来宾,由女方长辈陪同,不久即撤席,男方交付带来的猪肉、鱼、鸡鸭等,这是给女方明天办回门酒用的,并催促新娘上轿。

新娘由舅母、姑母和小姐妹陪着,躺在被里不起床,俗称“赖轿”。男方喜娘就拿着男家做的新衣、鞋袜(上缀红线)协同舅母帮新娘起床更衣,由哥嫂陪着洗脸。

同时,男方迎亲者便开始搬嫁妆,同来的男孩便趁机“偷”女家的小茶碗带回男家,可持碗向新郎多要喜果子,有“一只碗一碗果子”之说。上轿前,新娘要抱住母亲哭,以示恋娘家,舍不得离开父母,叫“哭嫁”;吃一碗盛得满满的饭,叫“上轿饭”,然后由娘舅抱或背到堂前上轿,女家放炮仗四个,以示送女儿出门。

如花轿装在船上去男家,新娘长辈只送至河边,由娘舅姑夫、弟兄、姐妹、侄儿送亲去男家。开船时,舅佬须在船头上重蹬几脚,谓之“煞浪”,取一路平安之意。

男家迎亲去的娘舅、姑夫不再同船归来,而是陪同新娘父亲(亲家公)步行去男家,而且须在新娘和新郎拜过天地,送入洞房后到达。

如以花轿迎亲,也同此俗,只是迎亲、送亲皆步行,嫁妆由迎亲人抬着行走。

新娘乘坐之船或轿,中途如遇同是迎亲的船、轿,须互相抛掷糖果和放炮仗,为避喜气被冲。到男家后,先上嫁妆,由男方亲友搬运,唯有“子孙桶”(马桶)由喜娘拎于男家大门门槛里,婆婆接过,径直送进新房摆好(“子孙桶”里放着喜果子,由小侄儿或小男孩撒一泡尿,果子全由他拿去)。如坐船的新娘,上岸须由男方的娘舅或姑夫抱或背进男家到中堂左边椅子坐下。从船上至男家中堂这段路,新娘双脚不能着地,意思是男家隆重娶来的,不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如坐轿的新娘,则把花轿抬至中堂,停放在预先放在地上的大匾内,花轿上插上红烛,烛光映翠轿,光彩夺目。然后司仪喊:“运轿!”轿夫将轿抬起,先向右旋三转,随后向左旋三转,放回原处,司仪在花轿四周边撒五谷边念吉利话,撒完后,高喊:“启帘!接宝!”侍立一旁的喜娘先从轿内取出铜脚缸交给候在桥边的婆婆,婆婆即用衣襟包着拿进新房放好。司仪喊:“请新娘登堂!”喜娘便扶着娘家出门即红布或红绸蒙着头的新娘出轿,坐于左方椅上,花轿即抬出厅堂,随后开始举行拜堂仪式。拜堂仪式由司仪主持(也有的由厨师主持),点燃龙凤花烛,司仪将喜码前供着的十二只小杯斟满酒,燃香交给公公。公公上香三支,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退下。新郎跟随手提子孙灯的娘舅姑夫和二个手捧日月盘的童子从房里出来,登中堂站右边,新娘由喜娘扶持站起立左边,吹鼓手们鼓乐大作。司仪高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新郎新娘行礼如仪。礼毕,司仪喊:“起码送神!”将桌上的十二位喜码收下,出大门焚化。这时鸣炮奏乐,司仪高喊:“送入洞房!”二个童子手捧日月,二个童子手捧星官斗,娘舅姑夫手提子孙灯,吹鼓手奏乐,新郎用红绸带牵着新娘慢慢地走进新房。在新郎新娘脚下,有几个人用五只新麻袋前后交替铺垫,嘴里还喊着“传代接代”,使新郎新娘脚不着地,一直铺到新床前,坐在床沿上。有的男家在床顶上放一只大匾,以示把媳妇压得扁扁服服;也有的新娘坐下去时把新郎的衣角压在自己身下,以示把丈夫压服。

茶厢捧上酒壶酒杯,敬新郎新娘交杯酒,念着“乐乐淘淘,夫妻和睦,乐乐淘淘,夫妻到老”,“早生贵子跳龙门,五代荣华乐无尽”等吉利话。交杯酒喝毕,新郎退出,由喜娘(也有由男方的舅母)为新娘洗脸卸妆。外面,喜宴开席。

亲家公一到,宴开席。一般中餐是小酒,晚餐才是正酒。赴宴者坐有定位,由总管安排。堂上中间一桌,上首坐亲家公,由新郎父亲、媒人、族长阿爹或年龄较大的头面人物相陪,东首上桌是新郎桌,由新郎及密友陪阿舅,桌子斜放,以示特殊,娘家有几个阿舅(新娘的兄弟),就必须各设一桌,表明新娘家后继有人。西首上桌为新娘桌,由喜娘、媒人之妻或媒婆、婆婆及小姐妹陪同。数位姑妈可同坐一桌,数位姑夫则各设一桌;几个舅舅可同坐一桌,几个舅母则各设一桌,以示对姑夫、舅母的尊重。

席散,女家送亲来宾去新房和新娘告别,再三叮嘱,无非是孝敬公婆、敬重丈夫、爱护弟妹和睦邻里之类的为妇之道,嘱毕,鸣炮送行,闹新房开始。俗话“三日无大小”,不分长幼皆可闹,越闹越烦。

入睡前,由娘舅、姑夫、吹鼓手陪同新郎新娘参拜过家堂祖宗、灶君后,方可就寝。

现时,婚礼已不像旧时那样繁缛,城镇大都推行新式结婚,从政府领取结婚证后,选定一个日子(也有由算命者选日的),一般都选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法定和传统节日,用小汽车接新娘过门,会见亲戚长辈、朋友弟兄,吃一顿喜酒,酒毕由小朋友们闹闹新房,也是适可而止。更有的旅行结婚、集体结婚。近时,基督教等西方宗教有所发展,也有教徒按教中仪式举行婚礼。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大多数未能免俗,仍按旧式婚礼办喜酒、办回门酒等宴席招待亲友,女家仍陪嫁嫁妆,亲友仍送贺礼,长辈仍需封红包,并且互相攀比,标准越来越高,陪嫁和酒席之数量、质量已趋于大操大办,比旧时婚礼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经济上的负担是有增无减。农村大多数遵循旧规,甚至仍是拜堂如仪,但因受时代新潮的影响,在旧式礼仪中掺入了新潮的内容和形式。如讨娘子必先造房子,而且是新式的小洋楼:花轿改为面包车、小轿车:接送亲都用汽车;酒席的质量也由“六大四小”升格为全鸡全鸭、湖蟹甲鱼,甚至龙虾、鲍鱼、鱼翅、海参;新房的装饰也是洋化的各式灯具、壁纸、镶画,家具是组合式,还必须有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等高档家用电器。形成了半土半洋、非今非古、不城不乡的独特习俗,更是铺张奢靡,常有因结婚成家而负债累累。极个别的为满足结婚需要,铤而走险,获取非法钱财,未进新房先进牢房的悲剧也有发生。

回门

新婚第二天,新郎需陪同新娘回娘家,叫“回门”。是日,新娘先把嫁妆箱笼的钥匙交给婆婆,任由夫家开箱察看嫁妆。随后小两口路远坐轿、船,路近步行,由密友、堂兄弟、媒人、喜娘等陪同(也有女家派轿、船来接的)回娘家。女家鸣炮相迎,参拜家堂祖宗,参拜岳父岳母,会见新娘的兄弟姐妹。女家办回门酒(由男方负担办酒费用)。这天以新郎为中心,回门酒所得贺金全归新郎。待天黑才由女家用轿或船送回夫家,谓之“不见脚”。回到夫家,夫家放炮仗四个,亲友们再次来闹房讨由新娘从娘家带来的喜果子。

谢媒

婚后第三天,男方特地为媒人设宴,称为“谢媒酒”,酒后封一红包送媒人,叫“媒人包”,酬谢媒人的辛劳。但真正与媒人脱离干系却需新娘子生儿育女满月后吃到送来的“剃头圆子”之时。

满月探女

婚后满月,男家由新郎去女家迎接新娘母亲、婶母、嫂嫂等人到男家探望新娘,在女婿家做客一天,天黑送回。

至此,婚礼结束。但到来年春节,新郎新娘还要到对方的亲戚家做“新客人”,逐户拜见。

贺仪和见仪

亲友送的礼物、礼金统称贺仪,用红纸包成纸包,上面写明贺仪、贺者姓名、称谓。数目不论,但必是双数,有的还用双双数(如八十八元八角八分),讨彩头求吉利。旧时,喜庆日来送贺仪吃酒之客,账房先生当场拆包,高声报出贺仪数目,显示礼金之轻重来定贺客之身份。今时已不当场报数,只是由账房先生在礼簿上(礼簿必用红纸订成)登记入账以供主家收藏,如有个别的送单数的贺仪存心来恶作剧,但在礼簿上登记时都改成了双数。至亲的贺仪丰厚些,一般亲友可略薄。现时有新郎新娘未成婚的小兄弟小姐妹送贺仪特别丰厚,这含有资助借贷的意思,以后,待送礼者结婚时也作为贺仪送还,还必须加一些。

见仪,新郎新娘叩见长辈时,长辈当场给见面礼。礼金也用红纸包好,上写见仪,落款写给者的姓名、称谓。数目不定,视各人的经济情况、名分亲疏而定,但也必须成双。

喜娘

本地无职业喜娘(堕民),凡逢婚事必须请“全请之人”(父母健在,丈夫儿女安好),还需见过世面,能说会道,随机应变,颇有才干的妇女担任喜娘。

伴娘

陪同新娘参加婚礼全过程的小姐妹叫伴娘。她负责照顾新娘,代新娘招呼、应酬客人,搀扶新娘行礼、走路,代新娘喝酒等。一般都由两名未婚的、父母健在、家庭和睦祥和同时也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的姑娘担任。

伴郎

陪同新郎参加婚礼全过程的小兄弟叫伴郎。他起着和伴娘同样的作用,所以也需由有一定社会经验和活动能力的未婚青年来担任。

其他

新房被褥由新郎的舅母或姑母中多子多福者铺设。

新房内任何家具、用具都可用陪嫁品,只是新婚夫妻用的大床必须由男方置办。同样,新房用的马桶(子孙桶)必须由女方陪嫁。

本地民间尚大红,婚礼所用大多是大红色,如红烛、红联、红喜字、红包、红帽、红衣红裤、大红花轿,各件家具用具上都贴一块红纸或粘上一撮染成红色的丝绵等等,真是红光满堂,喜气洋洋。

新娘的棉衣棉被需请夫妇双全、子孙满堂的所谓“多福之人”来翻,全用丝绵(山区也有用棉花)作胎,棉衣的翻口不缝住,要待回门时,新娘回娘家时才缝牢。枕头里以菱白草灌肚,放文虎章一方,小墨四锭,以示“和睦白头到老”。新娘的“子孙桶”里放红纸包、糖果、红鸡蛋,脚盆里放柏树枝两枝、桑秧两枝,寓“生(桑)养(秧)百(柏)子(枝)”之意。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白沙桥建设纪事 2024-05-16
你可能真不知道,杭州这条网红马路里,还藏着一座宰相府 2024-05-14
红色故事:章太炎与中国共产党纪事 2024-05-13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2024-05-10
国立浙江大学时期文理各系始设年代考述(下) 2024-05-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