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杭州宋史沙龙2025年第一期在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由华东师范大学刘成国主讲 《地方的意义:智圆与宋初古文运动》,浙大城市学院仝相卿主讲《宋人代撰墓志铭现象及思考》。
刘成国从回顾古文运动的研究范式入手,指出既有研究特别重视对大家、名家的研究,如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等人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们对文坛的巨大影响;重视以京城、科场为中心的政治效应,强调朝堂诏令和科举取士对文风演进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由于韩愈等强烈的排佛立场,唐宋古文运动中的佛、道人物多被忽略。 刘成国以北宋杭州天台僧人智圆为研究对象,重点从他的古文写作、古文与天台宗的关系等方面对其古文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进行研究,进一步从地方视角指出,智圆的个案再次表明,宋初古文运动的兴起,并非仅自儒家内部柳开→穆修→欧阳修诸人的单线演进,而是在不同地域、空间的多元化展开。





 仝相卿以宋代代撰墓志现象入手,通过不同个案的分析,从多重社会网络展开分析,探究其背后不同的社会机制。


 随后,与会学者就思想运动与地方社会,文献资料与出土实物互证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除两位主讲人外,浙大城市学院包伟民、傅俊、帅克,浙江大学陈志坚、吴铮强,中国丝绸博物馆郑嘉励,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晖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况正兵,杭州师范大学申绪璐,中国人民大学范颖媛,杭州市社会科学院魏峰,参与讨论。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