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结营回顾 | “文史探秘·杭…
深切悼念周保尔特约研究员
杭州宋史论坛2025年第三期…
书讯 |《杭州文史》第40辑
 
特别关注
 
一缕荷香下,沉浮临安府治
袁浦喜蛋
一代师表经亨颐
孤山终古属林家
特别关注
 
一缕荷香下,沉浮临安府治
来源:《唤醒沉睡的南宋》  作者:杜正贤  日期:2025-09-15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微信图片_2025-09-15_094510_933.jpg

▲西湖荷花

这是南宋杨万里笔下的西湖荷花。这首诗不仅成为杨万里的代表作,亦成为后人谈及荷花便脱口而出的诗作。昔年临安的荷花池头,既有着西湖接天莲叶的情趣,也是临安府治的衙门重地,别有一番意境,正是很多如杨万里一般的宋时文人所流连忘返的胜地。

如今的荷花池头,只是条小巷子,优雅轻盈的名字,让人很难将它与南宋时期的官衙联系起来。小巷位于清波门东侧,南起河坊街,北折西至南山路,也算处在闹市区,只是时下这荷花池头,既不见荷花,也没有池塘。然而在南宋时期,这里确实有着一处风荷摇曳、芙蓉盛放的幽静小池。南宋时,此处被称为“流福坊”,一说荷花池属于净因寺,后为临安府治所在。到了明代,此处更名为“荷花池头”。清代姚礼所撰的《郭西小志》记载:“荷花池头,在清波、涌金两门之间,地近勾山,相传明时赵指挥(武官)所浚,藕花虽无,遗址犹存。”这位赵指挥使在此处建了荷花池,后来连花带藕都挖没了,只有空空的荷花池还留着,沿袭故景名为“荷花池头”。

即便到了今天,荷花池头依旧是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地方,它靠近中国美术学院,小巷40号便是当代著名书画家、原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1897-1971)的故居。这幢两层三开间西式别墅,在杭城的众多民居建筑中别具一格,却并不显得突兀,反而宁静、妥帖地融入其中,它建于20世纪40年代,现在是潘天寿纪念馆。相隔不远,荷花池头31号,便是我国桥梁专家、钱塘江大桥设计者茅以升的旧居。这幢20世纪30年代所建的中西式两层别墅,现已被改为一个艺术空间,保留了外部的青砖古瓦和内部的木质天花板。

微信图片_2025-09-15_094507_445.jpg

▲潘天寿旧居

我年轻时,经常对照着古地图,构想着那些著名的地标800多年前都是何等的风姿绰约。根据《咸淳临安志》的地图和记载,南宋的临安府治在如今杭州上城区河坊街荷花池头一带,清波门北面,大致包括了现在西至南山路、东至劳动路、北至孔庙、南至河坊街之间的一大片区域。

当然,当年的临安府治也像南宋的行在一般,几经搬迁。

在宋高宗把杭州升为临安府之前,杭州只是个普通的州级行政区,州治在凤凰山吴越王宫旧址。但宋高宗看上了凤凰山,定都临安后,在凤凰山东麓修建了皇宫,临安府治迁至清波门北净因寺旧址,安驻百余年。据《乾道临安志·卷二·府治》记载:“府治,旧在凤凰山之左……建炎四年(1130),翠华驻跸。今徙治清波门之北,以奉国尼寺(净因寺)故基创建。”《乾道临安志》中关于搬迁的记述没有写明具体时间,但此书成书于乾道五年(1169),“今”,当指此前不久。

《宋会要》中记述了关于府治搬迁的两个小插曲。南宋建炎四年(1130),皇宫选址落实后,临安府的官员们为了不再寄人篱下办公,中书舍人季陵提议,将临安府治迁到临安城北祥符寺附近(今灯芯巷社区一带)。然而皇宫和三省六部等中枢官署都在城南,临安府里要盖个章,送个文件,便要穿过整个临安城,那时候又没有公交、地铁,城内坊市日常不适合跑马,办事员主要靠步行往返,一个来回一天时间就浪费了,走个办公流程相当不方便。官员们便萌生了搬迁府治的想法。两年后的南宋绍兴二年(1132),知府宋辉有言:“昨得旨,将州学改充府治。”

临安府治迁至西湖边后,在波光粼粼的西湖盛景的浸润下,在文人雅士的流连与吟诵间,越发文气氤氲。然而官员们毕竟是来办公的,只能趁吃饭时在景色宜人的府治内午休一下,并不清闲。

历来天子脚下多纷争,能做京官的,绝不会是些只知风雅、不通世故的素官,要平衡各部高官与京畿事务之间的对接,要照顾好皇亲国戚、三公九卿的面子,临安知府这把椅子,没点背景后台的人,绝对坐不踏实。

因此,临安知府基本由宗室和皇帝亲信任职,连太子都曾兼职府尹。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四月到乾道九年(1173)五月,太子赵惇当了两年多临安府的最高长官,也算是准皇帝实习期的政务演习。赵惇身为太子,未来是要坐在龙椅上的,他坐过的椅子,谁还敢坐?赵惇卸任后,下一任临安知府不仅不敢坐那把椅子,连那间办公室都要供起来,闲人免进。知府大人识趣地搬到正衙东侧的东厅办公——天家威严,断不容僭越。

从南宋建炎三年(1129),南宋朝廷将杭州改为临安府,到1276年南宋覆灭,换了150多位临安知府,没几个能在任上待满三年,仅赵时侃、赵与筹、赵师睪、袁韶、梁汝嘉这五位做三年,真是凤毛麟角,而周淙、王佐二人任期接近三年,也是不得了了。大名鼎鼎的文天祥,1276年正月被任命为临安知府,在任仅仅19天。此时的南宋,已如冬风中萧索的残叶,荷花池头的湖光山色,也无法驱散文天祥眉间的愁容与心中的悲戚。

做临安知府不仅要有过硬背景,也需要胆识,这个虎踞龙盘之地,处处难缠还要处处盘。

赵子潚是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皇室后代,他曾两任临安知府。按说皇室血脉本应该仕途顺遂,一路绿灯,但他毕竟有着南宋文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也曾因为想做点实事而甘愿冒极大的风险。元宵佳节,杭州坊市间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潮如织。有个无赖自刻一枚有“我惜你,你爱我”六个字的印章,涂上五色墨油。他混入人群,摩肩接踵之际,乘人不备将字印在女子衣服上,女子发现后无不羞愤,一时间出游的女性人心惶惶。赵子潚作为临安知府,当然不能纵容无赖对百姓的骚扰,他派出几名假贵妇,诱敌上钩,当场便抓住无赖,审问后顺藤摸瓜,得知无赖的后台竟是宗室子弟,并且与宋高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旁人皆不敢问津此案,独独赵子潚,作为皇室宗亲,他仗着辈分大一级,便以“叔父”名义,抓来无赖背后的宗室子弟,“巨棰笞之”,狠狠打了一顿,事后立刻上书朝廷“自劾”——打了就打了,大不了老子不干了!宋高宗见事情闹到这种地步,终究无可奈何,赵子潚则成了黎民百姓心中有决断的好官和同僚心中刚直不阿的典范。

赵子潚因有宗室身份,可以横着走两步,而同样两任临安知府的马光祖,并没有强大后台,凭的只是士大夫的风骨。

宋理宗时期,皇帝沉迷酒色,懒得理政,遇到灾荒,调剂不当,一国之都临安竟然缺粮,一时之间米贵如珠,百姓苦不堪言,几乎饿死人。宋理宗的亲弟弟荣王赵与芮家中囤积的粮食,堆得像山一般,却宁可烂在仓库里,也不肯放粮救济。身为临安知府的马光祖见临安百姓挨饿,心急如焚,他接连三日请求谒见荣王,荣王却推说有事,不见。被拒绝三次,马光祖驴脾气也上来了,索性就地安营扎寨,“卧客次”,直接睡在王府。荣王尴尬极了,都没法光明正大地出门,只好被迫出来应付他。南宋的皇帝大多有生育困难症,宋理宗无子,荣王的儿子便被立为太子。马光祖见到荣王,却不管他是什么未来国君的亲爹,直接教他做人:“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荣王却抠门得很,依旧推说自己家也没余粮。马光祖却早有准备,事先对荣王做了资产调查,从怀中拿出个小本子,念道:“(荣王你有)某庄、某仓若干……”荣王一看,这简直是抄家的阵仗,惹不起,只好开仓放粮,由此“得粟活民甚多”。

今日来到荷花池头,总会有种处于市井繁华之地的迷失感,这里真的曾有过800多年前那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南宋第一衙门吗?往事如烟,却并未抹去一切痕迹,我们在史籍的草蛇灰线里寻根溯源,临安府治毕竟是当年临安城重要的政治地理坐标,它可能被岁月淹没沉淀,却绝无可能凭空消失。



相关内容
袁浦喜蛋 2025-09-15
一代师表经亨颐 2025-09-10
孤山终古属林家 2025-09-09
《汉书·地理志》“武林水”试解 2025-09-08
民国时期杭州佛教的慈善教育研究 2025-09-0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市政协文史研究中心 杭州文史研究会  电话/传真:0571-877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