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学院,人文家园”是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成并开展教学研创以来,师生们最喜欢的常用语,也成了社会对中国美术学院概括性描写的经典流行语。传颂着她,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美术学院的悠久历史和深远文脉,同时也会让你领略其校园的优美,感受其从孤山到南山、从南山到象山80多年与山水相亲相拥的情怀。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为建于1928年的国立艺术院,当时以“环境适宜,风景佳胜之地”的杭州西湖之滨、孤山脚下的罗苑、照胆台和苏白二公祠为校舍,并于当年3月26日在罗苑举行开学典礼,国立艺术院在这里度过了近30个春秋。因学校发展需要扩大校舍,于1957年夏从孤山迁到了南山(即现今的杭州南山路218号校园),学校有了占地约70亩(其中教学行政区约42亩)的校园。又是30年,学校在此成长发展。位于杭州南山路的校园,其东南有吴山天风,西北临万顷碧波的西湖,人杰地灵。但校舍总面积仅29160.2平方米,且布局凌乱,功能不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学院新专业不断增长,尤其是1996年7月,学院决定将原工艺系的几个专业分离出来独立发展,组建了染织服装、视觉传达、工业与陶瓷设计3个系,加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立的环境艺术系,学院设计类专业的发展框架已经构成,此后,设计类专业迅速发展。学院办学专业的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校舍的规模和质量与办学需要之间已显得越来越不相称。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自1996年开始,学院就将改建扩建校园校舍排上了重要日程。首先是计划并着手对南山路校园进行整体改造,经过周密计划和各方努力,于1998年11月29日,终于获得了当时的国家计委对我院南山路校园整体改造一期工程的立项批文。在国家计委、国家文化部、国家财政部、浙江省、杭州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规划、设计、施工单位和学院校园整体改造项目管理处在全院师生的配合下,于2003年7月完成了南山路校园的整体改造任务。学院办学需要与原来校园小、校舍少之间的矛盾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有着与时俱进光荣传统的中国美术学院,她总是像一艘肩负使命的航船,向着远方不断挺进。就在我院开始酝酿对南山路校园进行整体改造时,中国高等教育也正在孕育着一场大改革、大发展。很快,1999年,大改革、大发展的大潮来到了我们面前。中国美术学院也像全国所有的高等院校一样,新学科、新专业如雨后春笋,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到了2003年夏天,南山路校园虽然经改造后焕然一新,且设施齐全,但却没有足够的空间条件可以让在南山路校园整体改造期间,已有了很快发展的各设计类专业搬至滨江过渡再搬回来。 把握着高等美术教育发展趋势和学院发展方向的院领导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于2000年下半年就开始思考、酝酿再建新校区。当时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已在下沙等地规划高教校区,我院新校区用地也被规划在下沙高教园区。 中国美术学院自1928年以来始终与山相拥,共水而生。国立艺术院建院之初,并无专门校舍,以一个银元租来孤山南麓的罗苑、照胆台和苏白公二祠作为校舍,学生与湖山日夕相伴,得以体味自然之意,从而凝聚、生发出国立艺专绵延伸展的活的历史和心迹,这也是蔡元培先生将国立艺术院设于杭州的立意所在。文脉所系,山水之情,此缘此源,我们冒险地放弃了省、市政府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下沙建校区的机会。许江院长便开始在今天的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范围内寻山问水,观景察地,狮子山、老虎山、浮山、龙王沙、桕联村跑了个遍。2001年7月3日上午,经我建议,许江院长带领刘健副院长、王荣贵处长及我一行数人一起来到了转塘镇南侧的象山,山上有已腾空的原杭州卫生学校的校舍。我们急行上山,进入校园。一进校门,许江院长和刘健副院长就被这座于村落和田园之中,且被流水围绕的小山灵秀气息所吸引。他激动不已地说,我们一定要争取在这里建校区。当天午饭时间,许江院长就找到了杭州市仇保兴市长,要求杭州市政府支持我院以象山上原杭州卫生学校的校园为基础,在山下三面扩征土地后连同象山建设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后经杭州市规划局等部门调研规划,市委、市政府批准了我院的上述要求,同意以象山山上的原杭州卫生学校校园为基础向山周围扩征土地建校园。 2001年8月25-27日,我院在诸暨五泄召开的中层干部会议上,许江院长就学院的改革和发展规划发表讲话。强调学院应在传统学院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以“大底盘、高层次”的办学思路,以2003年南山校区建成为契机,发展滨江和张江校区,开发象山校区,形成“两山两江”格局。10月25日,我院与杭州师范学院签订了原杭州市卫生学校(当时已划并至杭州师范学院)校园整体转让合同。学院即成立象山校区建设领导班子和以视觉艺术学院领导班子为主体的具体实施部门,开展调研、规划、筹资、征地、拆迁、设计和报办各种手续等前期工作。同时,为保证第一届视觉艺术学院学生于2002年秋季入学,对原杭州卫生学校旧校舍的改造。2002年10月16日,视觉艺术学院在象山举行挂牌仪式暨首届新生的开学典礼。 在2002年秋季开学前夕,8月27-29日,院党委在临安青山湖召开全院中层干部会议,许江院长在作新学年工作报告时强调:在确保南山校区2003年9月正式启用的同时,抓紧象山校区的建设,分期设计、分期开发,确保第二年的招生。根据这一精神,视觉艺术学院与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同心协力开展象山校区建设的前期工作,并明确由学院环艺系的老师提供象山校区建设的规划和设计方案,经评审,最后确定由王澍老师在其方案的基础上修改调整,开展象山校区的规划设计和建筑方案设计。 2002年12月24日,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了我院视觉艺术学院一期工程(山北校园)的初步设计,建设地点为杭州市转塘镇象山的北侧,建设规模按全日制在校生3500人核定,总用地703亩。根据这一批复,设计师们开始进行施工图设计。2003年6月8日,一期工程的建设破土动工。一期工程于2004年11月基本建成,视觉艺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和基础部于12月迁入山北校园新校舍。许江院长欣然拟就“孤山南山象山,山连山,山山传承,一山胜似一山岚;视院传院础院,院携院,院院相通,一院更比一院强”的长联以庆贺象山山北校园的建成和视觉艺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基础教学部乔迁新舍。2005年4月23日,我院还围绕象山校区山北校园新落成的建筑举办了“三望——象山校园建造”展览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建筑专家对建成的山北校园进行了研讨评价,认为整个校园具有动感,做到了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与交流。 
▲象山校区 在象山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前夕,我院向杭州市政府提出了要求征地100亩用于学生生活用房建设的请示。杭州市政府于2003年7月1日答复,同意将转塘镇区A-19号地块用于我院学生生活用房的建设。2006年5月8日象山校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10月8日生活后勤区开工建设。在省、市领导的关心和省、市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在全院师生的努力配合和参与下,经基建、财务、审计、后勤、保卫和后勤服务总公司、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与设计、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努力,2007年8月、9月间,第二期工程的教学、行政、生活用房及整个校园建筑陆续竣工并交付使用。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风格独特、功能齐全、具有先进网络系统等现代设施,占地800余亩、总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新建成的25个单体建筑(连同原杭州卫生学校10幢旧楼共35个建筑单体)的中心校区全面建成,我院的办学空间得到了彻底的改善。除热成型教学研创用房、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民艺博物馆、“硕博留”公寓(硕士、博士、留学生公寓)、专家楼及学生活动中心等将在条件成熟时在象山校区续建外,我院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也告结束。 象山校区的建筑设计充满新意,营造于山水之间、扎根于乡土之中的校舍布局重意境而略技法、随山就势,有张有弛,开合有致,巧成大院之园。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许多国内外兄弟院校的领导、专家和学者都曾慕名而来参观考察,为之赞叹。象山校区的建设也引起了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注,山北校园建成后和山南校园建设过程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敏尔,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副省长盛昌黎等领导都先后来校区视察,对象山校区的选址、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如今校园里已书香人会,艺聚文扬。象山校区已成为我院设计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建筑艺术学院、专业基础部、共同课教学部及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等学科专业和教学部门开展教学、研究创作的家园和艺术人才成长的摇篮。 今天,当我们在校园里感受着春天那点点白鹭的情思,夏天那婆娑树影的恋意,秋天那芦花摇曳的自在和冬天那祥云暖日的温馨时,在参加过种菜采茶,翻地耘田,割麦收葵那快乐的劳作后,心中一天天地感觉到,她已是我们不可离去的精神家园。当我们登上校园中心的象山之顶览胜远眺时,似觉有孤山之神形走来,有南山之脉搏跳动;俯望整个校园时,就会联想起许江院长那副长联:“八百亩校园仁山智水得自然之灵气,八十载寒暑春风化雨育文化之英才”;凝望幢幢校舍时,我也不禁想起我曾为当年校园建设工地草书过的那幅“只争朝夕建精神家园感天动地,精益求精塑国美伟业乐山怡水”的楹联而感慨无限…… 在象山中心校区建设过程中,一期工程(山北校园)一竣工,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二期工程(山南校园)和生活后勤区建设工作。可以说,这几年找不出基建管理人员停息的日子。由于全院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共同奋斗,新校园建设过程中的许多困难并没有成为障碍。如今,学校的教学、研创和学科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办学规模扩大了,办学结构更趋合理,已形成了“三部三层十学院”的格局,招生专业从原来的10个发展到现在的24个,在校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300多人扩大到现在的11000多人,在编教职工人数从原来的412人增至现在的1005人,中国美术学院自象山校区建成并开展教学、研创和社会服务后,已真正成为一所在国内有代表性的并具有国际影响的综合性高等美术学府。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在中国高等院校的校园建设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只是解决了中国美术学院办学发展的空间需要,同时,她也成为影响着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发展的山水学院,人文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