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文史动态
 
讲座预告 | 请你来听诗人泰…
沉痛悼念束景南先生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第三届…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特别关注
 
传承“诗画”香火的苏家古社
讲座预告 | 请你来听诗人泰…
南宋“定都”杭州及其对杭州城…
元代文士记载中的杭州回回风俗
杭城旧影
 
劳动路(上):85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二)
来源:城市秘密微信公众号  作者:邹杭定  日期:2021-05-06

图片

▲红门局历史建筑  摄影@子夷


红门局67号曾还住过杭州市委的主要领导干部。隔壁66号,是原副市长余森文的宅院,余森文是杭州解放前夕,保卫钱塘江大桥的功臣。再过去65号(新开弄后3号),是一幢明显带有欧陆风格的黄色三层楼洋房,里面住着不少杭氧厂的领导干部。我的两位老同学的父亲,杭氧厂原副厂长吴杰与动力科科长钱樟锡及他们的家属,都住在这幢洋房里。

图片

中国著名作家袁鹰和漫画家华君武在红门局曾有过快乐的童年。在这里,作家与画家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

河坊街和涌金门直街天地二横中的一竖,这工字形结构中的劳动路,“ 雄起南北顶天地,劳动上下立世界 ” ,千米不到,仼何人都不曾想到 ,
这里竟隐藏着中国制氧机制造业巨头的发祥地,中国空分设备,就是从劳动路发端,横空出世,冲出亚洲,迈向全世界!不过此为后话,先不赘言。



图片

劳动路有过如火如荼的年代,也经历过岁月沧桑风雨。如今已变成为一条行人寥落,清幽整洁的支路。上世纪五十年代,劳动路並不是寂静无声的马路,而是一条有公交车经过的城市干道。

八路车晃晃悠悠从梅花碑开出 (终点站艮山门),中间经停清河坊、杭四中后,向右拐入劳动路。在劳动路中段,专门设有浙江铁工厂停靠站。早年杭州稀疏零落的公交网络中,贯穿城市南北的八路车,特别绕道劳动路,诚心诚意直奔浙江铁工厂而去。 每逢铁工厂下班放工之时,工友们手拎叮当作响的饭盒蜂拥而至,公交车被挤得密不透风。售票员拉上车门,挂好搭钩。再摸出吹哨,“ 嚁 ” 的一声尖利哨响后,八路车方徐徐开动。

图片

▲浙江铁工厂大门  图自@杭氧股份


八路车来来去去,工友们上上下下。冬去春来,岁月流过。浙江铁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和川流不息的工友们,为清寂的劳动路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盛景。 五十年代,劳动路上公交车杂牌多,八路车的引擎安在车前,像长长的鼻子。驾驶窗玻璃上,有一个箭头形方向灯。每到转弯处,司机用手转动箭头灯指示方向,拙朴有趣。

图片

▲浙江铁工厂门口8路车经过场景示意  制图©️城市秘密 青征鱼


我心中存有一幅寒夜的公交车画面。那是夜幕下的劳动路,昏暗的街灯下,八路车悄悄地从远处驶来。远远只见车头玻璃上红、绿两色的箭头方向灯,在寒风中闪烁着辉光。渐渐地靠近,越来越亮,如童话里的水晶灯,晶莹璀璨,妙不可言。车头两道眩目的光柱忽远忽近,划破了劳动路上的清冷与黑暗。

八路车迎面而来,黑暗中,温暖明亮的车窗与车内站立的乘客一一闪过。冷风里,你透过车窗,能感受到阵阵暖意,至今不忘 。

图片

▲劳动路厂房一角  图自@杭氧股份




图片

在杭州,很难找到有劳动路这样的马路。一条短短的路,被两家单位东西分割。路东南为浙江铁工厂,路西北是浙江省军区第二招待所(以下简称军区招待所)。铁工厂雄踞劳动路东侧,军区招待所开门在路西,两家大门遥向斜对,隔路相望。 

军区招待所是劳动路上唯一的部队大院。高高的风火墙,沿着劳动路蜿蜒向北,转弯后顺涌金门直街,绵延向西,直到与金华庙相接,方才停下脚步。止步前,还不忘在 “军人浴室” 前,细心地留下一道铁门,方便军人们的进出。 军区招待所西面,唯一的近邻,就是南山路上的 “ 浙江美术学院 ” 。

图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规划地图  


我们环顾军区招待所的四周,能感受到它的地盘宽阔无比。如果要论面积,军区招待所与劳动路东的浙江铁工厂应该有得一比。同为劳动路上的两家巨头,军民亲如一家。他们从无争端,隔路友好相处,是守望相助的好兄弟! 

军区招待所的位置,原来就是运司河西北侧的宋代两浙转运司衙门。在民国初年,这里曾开办过浙江病院,是国人在杭州兴办的第一家股份制西医院 。全西医诊疗,进口医疗设施齐备。杭州城南的黎民百姓,于此求医,不在少数。我三姐解放之初,就出生于浙江病院;劳动路上有许多好孩子,都在浙江病院呱呱落地,被抱到人世间。解放以后,浙江病院被浙江省军区接收,病院逐步停办,最后改为浙江省军区第二招待所。

图片

▲现劳动路上的涌金饭店  摄影@子夷


今天的军区招待所,还冠有“涌金饭店”之新名,既得地利又讨口彩,与时俱进。可惜我们叫惯了旧名,还是喜欢充满阳光和英武之气的军区招待所。

如今走进军区招待所,左手边一溜平房,是我们当年熟悉的收发室和接待处,现在称为6号楼。留存至今天的老楼之中,还有大门右手边的4号楼与5号楼。绿树成荫,路宽人稀;红楼依旧,物是人非。我们如果拿记忆来对比,感觉上,似乎少了几分当年人来车往的熙攘场景。

图片
图片
▲涌金店内的4号楼、6号楼  摄影@邹杭定

每年的年底以前和春节过后,是军区招待所最为繁忙的时候。浙江省军区召开会议,大多安排在此时。军区招待所大门上,高悬红底黄字的欢迎横幅。大门内外锣鼓喧天,车水马龙,彩旗飘飘,劳动路沉浸在欢乐和喜庆的海洋之中。劳动路西侧,停满接送开会代表的大轿车,各种车辆五花八门,什么款式都有,好似万国汽车博览会。国产车差不多一个样子,洋汽车大多来自东德、波兰和苏联。

特别记得苏联大轿车顶部二侧,镶有长长的橢圆形玻璃天窗,粉红色车身既新颖又洋气,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汽车。小孩子最喜欢汽车,来来回回,都会睁大眼睛,东张西望。恨不能爬上去坐一坐,坐不上去,摸摸各种汽车也开心,这种实地见识的机会错过可惜!

春节过后,漫长的冬季终于过去,劳动路上洒满初春的阳光。满路都是英姿勃发的解放军战士和军官。军装绿与彩旗红,加上年青军人的威武阳刚之美,共同为劳动路增添了浓浓春色。春天里的劳动路,就像是一条朝气蓬勃、充满青春力量的军营大道!

我们从小对人民军队的崇敬与向往,就是从劳动路和军区招待所开始的。

图片
▲军区招待所开会时场景示意  制图©️城市秘密 青征鱼



图片

我小时候在涌金公园对面的南山二小上学,因为与同学周立励家离得很近,常常放学结伴回家。军区招待所是我们放学回家的必经之地,每当走过军区招待所,都要停下进去玩一会儿。周立励是省军区政委周贯五将军的儿子,大家都认识。干部战士常会招呼我们,坐坐歇会儿,或者喝口水什么的。 常有小车从省军区司令部或政治部过来,送军官到军区招待所开会或住宿。再返回时大都为空车,这些司机周立励都熟识,常常拉我一起钻进小轿车,搭上一段顺风车。至旧仁和署后,再跳下车回家。

有时候看天色还早,我们会随车去省军区司令部大院,疯玩到天黑。再沿着南山路,快步跑回劳动路家中。还记得第一次坐车,是波兰造浅蓝色华沙牌小轿车。第一次坐小轿车的感觉很新奇,坐在车内沙发上,感觉不到地面有任何起伏和震动,而路边房屋和行道树,却纷纷向后急速倒去,令人眩目。几分钟,就到了清波门外的省军区司令部。这种截然不同于八路车的乘车体验,令小学生兴奋莫名。 

图片

▲浅蓝色华沙牌小轿车示意图  制图©️城市秘密 青征鱼


军区招待所是军官招待所。河坊街附近的西公廨,还有供士兵们出差时住宿的部队招待所。我二舅是抗美援朝时七兵团21军的炮兵参谋,回国到杭州探望我母亲时,就住在劳动路军区招待所。

一位英姿勃发的志愿军军官,身上佩枝手枪,应邀去“杭师附小” ,给师生们作“抗美援朝”报告时,被老师和同学们称为“最可爱的人”。去年,我们去庐山看望九十二岁的二舅,这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至今还常常会说起劳动路和难忘的军区招待所。

因为有军区招待所的存在,劳动路多了军人和军车。三五成群的军人在劳动路上随处可见。常年累月见多了,我们也渐渐熟悉了军人群体,能够慢慢读懂他们身份和相互间的关系。 

比如劳动路上最常见的三人行:年轻军官往往走在行列前面,领花从一杠二星至一杠三星最多见(中尉和上尉),他们大都腰杆笔挺,目不斜视,像一匹骄傲的小马;身后不远处,是一位年轻妇女,头上披块彩色头巾,羞涩的面孔红朴朴的;最后才是小脚老婆婆,颤颤巍巍走不快。 

图片

▲劳动路上的三人行和8路公交车  制图©️城市秘密特邀插画师 郑凯军


劳动路上,这三人像军人一样,走成一条纵向行列,不紧不慢,保持间距。他们不像城里人那样亲密无间,三人挨近,肩并肩一起走。曾猜测他们是乡下老母亲带未来媳妇到杭州,与部队当军官的儿子相亲见面;还有可能是新媳妇带上婆婆,来杭州探望军官丈夫。腼腆、拘谨和木讷,各自不同的表情和步态,生动准确地反映出他们各人的身份和之间关系。

 “三人行,必有俺娘” ,这是劳动路上曾经有过的一道独特风景。很抢眼,也很温馨。他们的淳朴厚道和刻意压低的亲情表露,其实早已浓浓地写在他们的脸上,一览无遗。母子挚爱与夫妻亲爱,交织隐匿在三人行列之中。深藏于心,不形于色。这种含蓄的深爱,最经得起岁月长看!

劳动路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下期见了,劳动创造世界, 劳动者最光荣,城秘的网友们劳动节安逸快乐哦!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百亭|来凤亭 2024-05-29
国保风华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的诞生地——“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 2024-05-28
西湖历史建筑 | 抱青别墅 2024-05-28
西湖历史建筑|灵隐路10号别墅 2024-05-24
档案中的西湖记忆 | 灵隐寺 2024-05-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