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讲座纪要 | 杭州寻宋:从孔…
新书 | 夏承焘师友信札
【讲座】包伟民:数据、货币、…
“杭韵缥缃”2025年杭城悦…
 
特别关注
 
高宗:哪里还有像杭州这样,能…
马叙伦先生的笔记文学——写在…
徐廷绶和五峰书院
乾隆借银修海塘
武林旧事
 
浙里读档 | 艰苦办学——浙江的战时教育
来源:浙江省档案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03-29

1937年8月,为适应战时情势,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中等以上学校实施战时教育办法》,一方面要求在战火未殃及的地区照常教学,另一方面要求对学生进行有关战时的特种训练,对战区的学生则应尽力收容借读。对于战区初等教育则以设立流动小学的办法予以部分解决。1938年,浙江省教育厅在丽水碧湖创办省立临时联合中学,收容了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初级中学、杭州女子中学、杭州师范学校、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嘉兴中学、湖州中学7校学生。学校利用当地的空庙荒祠作为校舍,将原7校迁出的设备、仪器、标本、图书等集中使用,9月开学时收容学生达1000多名。1939年秋,省立临时联合中学改组,分设为临时联合高中、联合初中和联合师范3校。1942年5月,浙赣战役爆发,日军攻略浙中腹地,碧湖已不安全,联合中学再一次迁校,联高迁往青田南田(今属文成县),联初、联师移至景宁。地处偏僻山区,物质条件十分艰苦,但学生们依然坚持正规学习,弦歌不绝,勤奋求知,使浙江的教育事业在艰难的战争环境里得以维持和发展,文化传统没有中断。

微信图片_20220329200730.png

∆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上浙江省教育厅呈

1939年,省教育厅在於潜、孝丰、昌化分设了浙西第一、第二、第三临时中学,以后又在余杭县境内增设了浙西第四临时中学,收容未能从浙西沦陷区撤退出来的学生前来求学。

微信图片_20220329200734.png

∆浙西临时中学春令学生营纪念册

微信图片_20220329200737.png

∆国立英士大学

1937年底,浙江大学、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等大多数高校相继迁出浙江,省内高等教育缺乏。为了满足本省高中毕业生的升学要求,浙江省政府决议创办省立战时大学。1938年11月开始筹备,次年5月定名为浙江省立英士大学(纪念陈英士而名)。1939年10月正式开学,初设工、农、医3个学院于丽水、松阳。1942年浙赣战役爆发后迁至云和、泰顺,同年12月经行政院决议改为国立英士大学。到1943年,在校学生近600名。战时的英士大学主要招收浙江籍学生,此外也有一些来自江苏、福建的学子。1946年英士大学定址金华,1949年解放后被解散,并入浙江大学。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马叙伦先生的笔记文学——写在马叙伦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 2025-04-30
乾隆借银修海塘 2025-04-28
声音档案馆——浙江记忆 | 65年前的今天,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2025-04-24
杭州城市燃气发展史话 2025-04-16
「读懂湘湖」渔浦华氏:医人以“仁”,是为“儒医” 2025-04-1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