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陈红民|杨菁著《无问西东:抗…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招募,…
预告|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
【宋韵溯源】吴越国考古│发掘…
 
特别关注
 
龙井寺与龙井
杭州贡院旁的“赛西湖”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招募,…
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爱莲…
特别关注
 
龙井寺与龙井
来源:《东南都会帝王州——南宋临安园林绘事》  作者:林实现 林琦东  日期:2025-05-16

龙井旧名龙泓,传说与大海相通,故得其名。《西湖游览志》记载周围环境:“林樾幽古,石鉴平开,寒翠甘澄,深不可测,疏涧流淙,泠泠然不舍昼夜。闲花寂草,延缘其旁,或隐或见,苍山围绕,杳非人间。时闻鸟韵樵歌,响答虚谷。”有如此美景,明朝重建时可能因此才考虑将寺庙迁到龙井旁。现在龙井水面呈半圆形,水面约3平方米,搅动水池隐约可见龙须,非常奇妙。井旁是假山叠石和听泉亭,比较著名的有“神运石”,相传于明朝从井下挖出。有诗《龙井》云:“崖下一泓泉,窈奥不可测。有时灵气生,散作人间泽。”

北宋词人秦观的《龙井记》写得生动、深沉,曰:“惟此地蟠幽而居阳,内无靡丽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蓄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道者,则其为神物之托也,亦奚疑哉!”

龙井泉水质优异,所以历史上有“采取龙井茶,还烹龙井水”之说。龙井之所以蜚声四海,首先是龙井泉水清洌甘美,可与虎跑水媲美;二是龙井泉四周环以茶山茶园,盛产西湖龙井茶。

元代诗人虞集晚年寓居杭州。他游龙井,品尝了用龙井泉烹煮的雨前茶,诗兴大起,赋诗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薝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大有甘之若饴之慨。

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其中于公元1762年和1765年两次亲临龙井泉,品尝了用龙井泉水冲烹的龙井茶,作《坐龙井上烹茶偶成》:“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他在《再游龙井作》一诗中则写道:“清跸重听龙井泉,明将归辔启华旃。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

龙井寺位于青山掩映的龙井村,那自然与龙井茶有说不完的关联。龙井寺曾历经多次重建,一次移址。后汉乾祐二年(949),附近居民募资捐建“报国看经院”,是龙井寺之始。

▲龙井寺鸟瞰图

翁圣钧绘

▲龙井寺平面图

翁圣钧绘

北宋熙宁年间改名“寿圣院”,由苏东坡题额,南宋绍兴年间改名“广福院”,淳祐时赐名“延恩衍庆院”,即是如今俗称的龙井寺。明朝重建时,迁址到龙井旁,即现在所在的位置。故址如今被称为“老龙井”,有“十八棵御茶园”、“宋广福院”山门遗址、“宋蜡梅”等小景点。龙井寺现在成为宣传茶叶文化,品尝龙井茶的景点——龙井茶室,内有岚翠浮香、风篁余韵、清虚静泰、听泉亭、与偕亭、江湖一勺亭等。

微信图片_20250516154702.jpg▲龙井寺平面图

翁圣钧绘

北宋熙宁年间改名“寿圣院”,由苏东坡题额,南宋绍兴年间改名“广福院”,淳祐时赐名“延恩衍庆院”,即是如今俗称的龙井寺。明朝重建时,迁址到龙井旁,即现在所在的位置。故址如今被称为“老龙井”,有“十八棵御茶园”、“宋广福院”山门遗址、“宋蜡梅”等小景点。龙井寺现在成为宣传茶叶文化,品尝龙井茶的景点——龙井茶室,内有岚翠浮香、风篁余韵、清虚静泰、听泉亭、与偕亭、江湖一勺亭等。

微信图片_20250516154704.jpg

▲龙井寺 老照片

虽然是一间寺庙,但在历史场景中,龙井寺更多时候是作为品茶、出游、吟诗等文人雅集活动的场所,让我们看到一种贴近世俗的佛教风貌。



相关内容
杭州贡院旁的“赛西湖” 2025-05-13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招募,邀你来加入! 2025-05-13
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爱莲说》有关 2025-05-09
太虚大师与净慈寺 2025-05-07
立夏乌米饭的来历 2025-05-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