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书讯 |《杭州文史》第40辑
讲座预告丨胡可先:白居易的杭…
文史探秘·杭韵传承——杭州市…
杨斌:《江南以南:被湮没的严…
 
特别关注
 
书讯 |《杭州文史》第40辑
试论“秋案”后的新闻舆论
百年杭州素菜馆
从宋代的巨额财政说商税
钱塘人物
 
古今西湖名人缘|听潮而圆鲁智深
来源: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非常西湖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5-07-16

微信图片_2025-07-16_111136_197.jpg

六和听涛

鲁智深是宋代水泊梁山的英雄之一,本是军中提辖(相当于部队的连营长)。原名鲁达,法名智深,人送绰号“花和尚”。他的主要事迹包括: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坐化六和寺。

鲁智深的个性展现了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的特点,虽出家为僧,却不受清规戒律束缚,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态度活出了自己潇洒的人生。

微信图片_2025-07-16_111141_574.jpg

梁山大聚义时,鲁智深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梁山接受招安,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

鲁智深和林冲、武松生前是最要好的朋友,三位英雄的归宿都在六和塔。《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小说第 119 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中写道:“当下宋江与同诸将,引兵马离了睦州,前往杭州进发。正是:收军锣响千山震,得胜旗开十里红。于路无话,已回到杭州。因张招讨军马在城,宋先锋且屯兵在六和塔驻扎,诸将都在六和寺安歇。”

微信图片_2025-07-16_111144_243.jpg

某天晚上,鲁智深在僧房下榻,睡到半夜,忽然听到屋外由远而近,隆隆巨响吵嚷轰鸣。被惊醒的鲁智深,以为是战鼓敲响,他的第一感觉就是“敌人来了” ,急忙从床上跳起,披上袈裟,拿起禅杖,大喝一声,冲了出来。

寺内僧人问道:“出什么事了?您要去哪里?”鲁智深说:“洒家听得战鼓阵阵,准备出去厮杀。”寺僧道:“您听错了,这不是战鼓响,而是钱塘江涨潮时,潮信发出的声音。”

微信图片_2025-07-16_111147_315.jpg

然后推开窗子,指向潮头,对鲁智深说道: “这潮信日夜两次到来,从不耽误时刻。今天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为它从不失信,所以叫‘潮信’。”

鲁智深听了这话,心中琢磨,陷入沉思,想起师父智真长老在他离开五台山时,送给他的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智真长老是鲁智深修行道上的指路明灯,鲁智深虽然杀敌无数,但杀的都是该杀之徒,善根不灭。

想到这里,鲁智深不禁恍然大悟:“俺在五台山出家时,师父曾经嘱咐洒家四句偈言,如今看来全都应验了”。“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夏侯成; “遇腊而执”,俺在茅庵里静候,生擒了方腊;今日既逢潮信,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合当圆寂。

微信图片_2025-07-16_111149_727.jpg

鲁智深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吩咐寺内众僧搬来了荷花缸,要来了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写罢,便在禅房中的荷花缸内坐化了。鲁智深坐化后,武松和林冲也追随他的脚步,在六和寺住了下来。过了不久,林冲突然得了中风,武松对他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半年后林冲撒手人寰。

鲁智深坐化,林冲病死,武松一下子失去了两位最亲密的朋友,很受打击,武松在六和寺正式出家了。之后,宋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亲自前去六和寺看望武松,请他出山,此时武松已经看破红尘,谢绝入京面圣,对宋江说:“弟不愿朝见皇帝,也不要金银赏赐,只盼做个清闲道人就了遂心愿了。”

微信图片_2025-07-16_111152_306.jpg

宋江影视剧形象

宋江再三劝说,武松都不动摇。武松一直在六和寺吃斋念佛,诵读经书,安享余年,活到八十岁而善终,葬在西湖西泠桥的不远处。

如今,鲁智深坐化的六和寺,早已不存,但寺旁的六和塔依然耸立,成为“六和听涛”一景,这里既有大浪淘沙的拍岸涛声,更有那历史与当下,时空交错的金戈铁马、壮士豪歌的铿锵之声。

微信图片_2025-07-16_111154_859.jpg

作者简介:钱钧,杭州市西湖学研究会文化旅游分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监事、导游分会会长,杭州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导游分会会长。

来源:走近西湖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困苦造就贤才,“演义救国”的蔡东藩 2025-06-24
杭州最牛发明天才,25岁凭一件“神器”成名!有人说,差点改变历史…… 2025-05-16
人物春秋丨陈尚君:罗隐在钱镠幕府 2025-04-16
茶,就是我的乡愁 2025-04-11
「读懂湘湖」明代萧山的“草根发明家”单俊良 2025-03-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