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特别关注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白沙桥建设纪事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禹杭履迹
 
夏定域与《四库全书》
来源:《杭州文史丛编》  作者:夏家鼐  日期:2018-06-20

夏定域与《四库全书》

 

夏家鼐

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廷在国内征集藏书,先后共得3503种,费时10年,方辑成《四库全书》。当时,分抄七部,其中一部珍藏于杭州孤山文澜阁。咸丰十年(1860),因战乱散佚。后经钱塘(今杭州市)人丁丙、丁申兄弟多方搜集、补抄,才复旧貌。民国26年(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杭州地处国防前哨,《四库全书》又面临重罹兵燹的厄运,急需转移至安全地带。时任浙江省立图书馆编纂的夏定域欣然受命,肩负起这一艰巨任务。他首先将库书转移至富阳渔山石马头村。不久,上海沦陷,杭州告急,省会各机关纷纷后撤。在兵荒马乱之中,夏定域多方筹借款项,将库书分装140大箱,雇船运到建德,再迁龙泉。次年春,他抛妻别子,历尽千山万水,护送库书至贵阳威西门外张家祠堂贮藏。由于在运输途中有一辆车倾覆落水,以致其中有2000多册书籍被水浸透。他每天和一个工友、一个警卫,头顶烈日,将每册每页都细心揭开、晾干,整理入箱,竭数月之力,才完成这项艰巨而繁琐的工作。民国28年(1939)2月4日,贵阳遭敌机轰炸,他们又将库书搬迁到距城10多里的金鳌山地母洞。该洞颇似西湖之紫云洞,深邃不逮而轩朗过之。在洞边搭盖了3间茅屋,作为办公室和宿舍;把书籍安放在洞内,上覆瓦片,涂以白垩;下置木架,周围撒以石灰,防漏湿。洞外疏浚沟渠,以防雨水侵入,做到有备无患。那时,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物价昂贵,而库书管理员、工友、警卫3个人每月的工资、办公费、杂费的开支总共不满300元。尽管生活清苦,夏定域依然煞费苦心,勤勤恳恳地保护库书。同年8月,教育部派祝廉先、王驾吾两人去地母洞检查库书,并协助开箱晒书。洞前场地狭隘,每天仅能翻晒两箱。晒毕入箱,缮写目录一式3份。箱内安放樟脑丸,箱外裂缝处用铁皮或木板钉补,以防止虫蛀、受潮。历时3月,始告竣。

民国29年(1940)8月,夏定域应竺可桢之聘,赴遵义浙江大学文学院任教,讲授《尚书学》、《南明史》、《清代学术概论》、《史部目录学》等课。他学风朴实,教学认真,很快由讲师而副教授,再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库书则另委他人管理。民国33年(1944)11月,日本侵略军进犯贵州,库书再迁重庆青木关。

抗日战争胜利后,夏定域被调到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工作。次年(1946)5月,教育部调拨大卡车6辆装载库书,派夏定域护运回浙。行程数千里,他始终随车照料,鸡鸣而起,披星投宿,途中备尝艰辛,《四库全书》历时9年的艰难辗转,终于在7月5日安然重返杭州。这部珍贵的古籍得以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夏定域的辛勤护送与妥然管理功不可没。

 


相关内容
【余杭文史丛谈】余杭九曲岭《姚氏宗谱》概述(一) 2024-05-16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2024-05-14
史话杭州·物阜民丰:浙江原始青瓷产地——萧山窑 2024-05-14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2024-05-08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2024-05-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