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第三届…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特别关注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白沙桥建设纪事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禹杭履迹
 
南宋时桂圆已经来杭州,桂圆店老板全是福建人
来源:《民国杭州历史遗存》  作者:  日期:2018-08-20

   中山中路47号(老门牌49号、51号),是一座双开间二层小洋楼,占地面积为0.3亩,建筑面积为437.23平方米。此楼的建造年代约在1926年,出资建楼者是一个叫来季庚的萧山长河人。1936年,一位叫黄文瑞的福建人出资买下此楼,不久,这座小洋楼前就挂出了“黄洽昌桂圆店”的招牌。后来,杭州成立了桂圆业同业公会,由于该店的老板黄文瑞是最后一届桂圆业同业公会的理事长,所以,这个桂圆业同业公会的会址最后也设立在这座小洋楼内。

640.webp.jpg


南宋时桂圆已经来杭州

桂圆又称“益智”、“龙眼”,主要产地在福建省。桂圆原本是新鲜水果,极易霉腐,不易储存,在没有现代冷冻技术和现代交通设施的年代,新鲜桂圆是无法长途贩运的。

明代福建籍方志学家何乔远所著《闽书》说:“园有荔枝、龙眼之利,焙而干之行天下。”总结了福建人通过焙干法(用微火烘干的方法),使桂圆、荔枝走出了福建,走向了全国各地。

桂圆在杭州中山中路上亮相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南宋,但是,那时的杭州人,既不称它为“桂圆”、“龙眼”,也不称它为“益智”,而是给它取了一个新名称——圆眼。据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当时御街旁的著名酒楼——五间楼(大约位于今中山中路太平坊一带),就有“荔枝、圆眼汤”供应。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记录了赵构皇帝造访清河郡王张俊府时,张俊招待皇帝的干果是“荔枝、圆眼、香莲、榧子、榛子、松子……”

由于多数福建人一直将新鲜桂圆称之为“龙眼”,将焙干后的龙眼称之为“桂圆”,而长期以来,福建人销往各地的都是经过焙干的桂圆,所以,“桂圆”的名称后来也就在各地叫响,成为一种通名。今天的杭州也不再有“圆眼”的名称,取而代之的也是“桂圆”的称呼。

桂圆店老板全是福建人

640.webp (1).jpg

早期桂圆在商界的名望还不及荔枝,但是随着相关中医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桂圆是温补的食品,冬天食用桂圆,有利于身体健康。大约在明朝末年,桂圆开始成为福建最热销的商品之一。当时的交通主要靠水路,福建商人主要是通过海运,将桂圆、荔枝运送到江浙一带沿海城市。

江浙一带专门经营桂圆的商店大约问世于清末民初。那时,杭州、南京、上海等沿海城市陆续出现了专营桂圆的商店。这些商店都有一个鲜明的特色——老板一律都来自福建。笔者从1947年的相关商业资料中发现,当时杭城已经开有桂圆专营店15家,都是福建人开的,请看:

中山中路898号的“恒通”(负责人:游宝忠,籍贯:福建)

中山中路137号、139号的“刘永大”(负责人:刘文权,籍贯:福建)

中山中路49号的“黄洽昌”(负责人:黄文瑞,籍贯:福建)

中山中路26号的“恒康”(负责人:林炳章,籍贯:福建)

中山南路757号的“永和祥”(负责人:游寿庭,籍贯:福建)

中山南路58号的“隆昌”(负责人:梁仁穰,籍贯:福建)

中山南路457号的“义和”(负责人:林正甫,籍贯:福建)

庆春街555号的“天成”(负责人:陈爱龄,籍贯:福建)

庆春街505号的“新公和”(负责人:许青云,籍贯:福建)

庆春街273号的“大同”(负责人:姚承泉,籍贯:福建)

清泰街394号的“万兴”(负责人:李明清,籍贯:福建)

清泰街494号的“永春”(负责人:姚伯鸿,籍贯:福建)

青年路59号的“捷泰”(负责人:柯秋元,籍贯:福建)

望仙桥20号的“忠谋”(负责人:刘谋贤,籍贯:福建)

花灯巷6号的“福建”(负责人:曾玉森,籍贯:福建)

不仅老板是福建人,15家桂圆店内的伙计也几乎都是福建人,而且大多还是老板的亲戚。这种凭借本地知名特产——桂圆、荔枝的优势,以家族迁移的方式拓展新的市场,是福建“兴化商帮”的重要特征。


文章原名《黄洽昌桂圆店旧址》,有删减

相关内容
【余杭历史文化】施桥头萝卜 2024-05-20
【余杭文史丛谈】余杭九曲岭《姚氏宗谱》概述(二) 2024-05-20
【余杭文史丛谈】余杭九曲岭《姚氏宗谱》概述(一) 2024-05-16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2024-05-14
史话杭州·物阜民丰:浙江原始青瓷产地——萧山窑 2024-05-1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